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目 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2
(二)培养规格 ………………………………………………………2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3
(二)专业(技能)课程 ……………………………………………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55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58
(二)教学设施 ………………………………………………………58
(三)教学资源 ………………………………………………………59
(四)教学方法 ………………………………………………………60
(五)学习评价 ………………………………………………………60
(六)质量管理 ………………………………………………………61
九、毕业要求……………………… …………………………………61
十、附 录 ………………………………………………………61
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
专业代码:010200
二、入学要求
入学要求: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3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 专门化方向 | 就业岗位 | 职业资格 | |
名称与等级 | 颁证单位 | |||
1 | 农作物生产经营 | 农业生产、经营 、管理、试验 | 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工、农 业试验工、农产品经纪人、 农情测报员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2 | 经济作物生产经营 | 农业生产、经营、 管 理、试验 | 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工、农 业试验工、农产品经纪人、 农情测报员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3 | 作物病虫害防治 | 农业生产、植保、农药 销售、经营、试验 | 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工、农 业试验工、农产品经纪人、 农情测报员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产品营销、农资经营、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引进推广服务、农产品贮运与加工等方面的职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及要求
(1)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
基础知识等。
(2)了解植物体的基本构造及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
(3)了解农业科学实验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机械、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
(4)掌握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栽培及田间管理的基础知识。
(5)掌握农产品贮藏加工、农产品营销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6)掌握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农药使用与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农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农产品加工、农药使用与经营的基本技能以及在某一领域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从业能力。
(5)具有常用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农业科学实验和农业新技术推广、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生物技术的初步运用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3.素质结构及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 感,具有为农民富裕而奋斗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能正确处理国 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3)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继续学习 能力、创业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5)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一般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自控能力。
(6)具有一定的自制、自省和抗挫折能力。
(7)具有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具体要求按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公共必修课程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30%。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各专门化方向课程课时数应大体相当,教学中学生至少要选择一个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学习。
专业技能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数的50% ,实习实训环节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自行设置, 课时数不超过总课时数的5%。
(一)公共基础课程
(1)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职 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心理健康
主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4)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5)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过程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 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6)语文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7)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 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 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8)英语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 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 习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9)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树立“健康 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0)艺术
通过对音乐、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学习和艺术活动的组织参与,达到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健康 成长的作用。
(11)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 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 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 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门化方向的学习和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植物生长与环境》
主要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掌握与植 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因子的特点、变化以及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 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与植物生长相 关的环境因子的特点、变化以及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仪器对各环境 因子进行测定,并能对各观测结果作出分析评价&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① 具备使用仪器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结构和形态的能力
② 具备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仪器的使用、调试、维护能力
③ 具备观测与测定植物环境因子的能力
④ 具备分析和评价植物环境因子观测与测定结果的能力
主要内容
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平台课,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环境,边学边练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重点是影响植物生长环境生态因子的调节措施,难点是各种生态因子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及植物长势长相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使学生具备植物生长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结果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类别 | 教学内容 | 活动设计 | 参考 学时 | ||||||
项 目 一 | 植物细胞与组织 | 1. 认识植物的细胞 2. 认识植物的组织 3. 实训: (1)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 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 | 1. 能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绘 制园艺植物细胞结构图; 2. 能正确区分植物组织类型。 | 20 | |||||
项 目 二 | 植物的 器官 | 1. 认识植物的营养器官 2. 认识植物的生殖器官 3. 实训: (1) 植物营养器官的观察 (2) 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 1. 认识植物的各种器官; 2. 能准确描述植物各器官的功能。 | 10 | |||||
项 目 三 | 植物的生长发育 | 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植物的新陈代谢 3. 实训: 4. 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方法 | 5. 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周期; 6. 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7. 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 8 | |||||
项 目 四 | 植物生 长与土 壤环境 | 8. 土壤的基本组成 9. 土壤的基本性质 10. 土壤资源与管理 11. 实训: 12. 土壤剖面观察记载 1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14. 土壤质地的测定 15. 土壤有机质测定 | 16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测定 17掌握土壤的结构及性质; 18规范地用常规方法和仪器对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能够对土壤条件进行分析 评价。 | 14 | |||||
项 目 五 | 植物生 长与光 环境 | 1 植物生长的光环境 2 光与植物生长发育 3. 植物生长的光环境调控 4. 实训: 光照强度的测定 | 1. 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 规范地使用仪器对光照强度、 光照长度等进行观测,并能够对 光照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 10 | |||||
项 目 六 | 植物生 长与水 分环境 | 1. 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 2. 水分与植物生长 3. 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调控 实训: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1. 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 2. 掌握植物生长的水分环境调控; 3. 规范地使用仪器对空气湿度进行观测,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 并能够对水分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 10 | |||||
项 目 七 | 植物生 长与温 度环境 | 1. 植物生长的温度环境 2. 温度与植物生长 3. 植物生长的温度环境调控 | 规范地使用仪器对空气温度和土 壤温度进行观测,并能够对温度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 10 | |||||
项 目 八 | 植物生 长与养 分环境 | 1. 植物生长发育与营养元素 2. 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 3. 有机肥料的合理施用 实训: (1)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测定 (2) 化学肥料定性鉴定 (3) 植物营养缺素症的观察与诊断 | 1. 掌握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 作用; 2. 规范地使用仪器对土壤中的养分进行测定; 3. 学会植物缺乏营养元素的判断方法. | 12 | |||||
项 目 九 | 植物生 长与生 物环境 | 1. 生物种群 2. 生物群落与生物环境 3 生物环境调控 |
掌握生物群落的生长环境,并能 对其进行调控. | 12 | |||||
项 目 十 | 植物生 长与气 象环境 | 1. 气象要素与气候 2. 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3.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 规范地使用仪器对气象要素进行 观测,并能够对其环境进行分析 评价 | 8 | |||||
其他 | 机动 | 2 | |||||||
总课时 | 116 |
教学要求
①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 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②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植物生长环境的基本知识,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③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④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将总结性的知识 放在最后,各章节的安排要注意整本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注意教材横向、纵向的关系。
⑤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发展趋 势,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⑥ 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农业生物技术》
主要使学生了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概况,掌握植物遗传、农业微生物与植 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操作技术、 作物常用的一般育种技术、微生物培养的一般过程、常用农业微生物的生产技 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本课程旨在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职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课程将原来作物遗传与育种学、农业微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与综合,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基础知识“必需”、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术“会用”为原则,删去有关陈旧、烦琐复杂 的内容,增加了与农业生产发展关系密切的农业生物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实 用技术,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概况,掌握植物遗传、农业微生物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 一般操作技术,常用作物的一般育种技术、微生物培养的一般过程、常用农业 微生物的生产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使用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 具备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的一般操作技术能力。
(2) 具备常用农业微生物的生产技术能力。
(3) 具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能力。
(4) 具备分析、评价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生产实际,边学边练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重点 是农业生物技术实验设备的操作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运用,难点是植物遗传基 础知识和育种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满足社会需要,应使学生具备农业生物 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结果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类型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农业生物技术概述 | 1. 农业生物技术的含义 2. 生物技术的发展 3.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课堂提问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20 |
项 目 二 | 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操作技术 | 1. 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设备 2. 常用器皿的洗涤 3. 灭菌和无菌操作 4. 培养基的组成与配制 5. 实训: (1) 实验室常用器皿的洗涤、灭菌和无菌操作 (2) 基本培养基的配制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 报告 | 22 |
项 目 三 | 植物遗传和育种技术 | 1. 植物遗传基础 2. 植物育种技术 3. 实训: (1) 农作物常用育种程序实地参观 (2) 观看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影视录像资料 (3) 主要经济作物的有性杂交技术 | 课堂提问 批阅参观 总结、实验 报告 | 17 |
项 目 四 | 微生物及其应用技术 | 1. 微生物概述 2.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征 3. 微生物培养的一般过程 4. 常用微生物的生产 5. 实训: (1)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2) 常用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3) 常用微生物的生产工艺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 报告 | 26 |
项 目 五 | 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 | 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2. 植物组织培养方法 3-植物无病毒苗的培养 4. 主要经济作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5. 实训: (1) 植物茎尖培养与脱毒的操作 (2) 植物器官的培养操作 (3) 植物病毒的检测操作 (4) 植物种子的无菌播种操作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 报告 | 23 |
项 目 六 | 现代农业生 物技术的发 展趋势 | 1. 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管理 2.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 课堂提问 相关资料的 搜集与整理 | 8 |
其他 | 机动 | 2 | ||
合计 | 118 |
教学要求
1.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教学时数88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2. 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 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4)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将总结性的知识放在最后,各章节的安排要注意整本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注意教材横向、纵向的关系。
(5)实践训练场地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并提前进行安排和准备,使操作活动能正常进行。
(6)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业的职业素质。
(7)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植物保护基础》
主要使学生了解植物保护发展概况;掌握植物病害、虫害、常用农药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病害症状,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农药和剂型的识 别,农药的配制和使用,农田常见草害的防治技术等基本技能。本课程旨在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职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掌握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草防治的基本知识、常用农药基础知识。本课程以基础理论“必需”、“够用”、基本技术“会用”为原则,删去陈旧、烦琐复杂的内容,将当前植物保护出现的实际问题、新技术新成果反映出来。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植物保护发展概况,掌握植物病害、虫害、病虫害调查统计、病虫害防治、常用农药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昆虫的形态、类群,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病害症状,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农药和剂型的识别,农药的配制和使用,农田常见草害的防治技术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河南常见昆虫种类
(2)识别河南农作物常见的病害症状
(3)熟练掌握昆虫标本、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
(4)掌握病虫害调查统计方法
(5)熟悉生产中常用农药的类型及作用
(6)掌握农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7)掌握农田常见草害的防治技术
(8)具备使用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环境,边学边练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重点是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难点是各种植物病虫危害的识别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使学生具备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结果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2.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结合实际案例教学,以任务驱动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类型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 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农业昆虫的 基本知识 | 1. 昆虫的形态与构造 2.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3. 农业昆虫主要科目的识别 4.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5.实训: (1) 昆虫外部形态的观察 (2) 昆虫变态和虫态的观察 (3) 常见昆虫类群的识别 (4) 主要昆虫天敌的识别 (5) 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24 |
项 目 二 |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 1. 植物病害概述 2. 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 3. 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 4植物浸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5.实训: (1) 植物病害症状类型观察 (2) 病原真菌主要类群的形态和所致病害症 状观察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30 |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 (3) 植物病原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的观察 (4)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 |||
项 目 三 | 植物病虫害 的调查统计 | 1. 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 2. 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3. 实训: 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18 |
项 目 四 | 植物病虫害 的防治技术 | 1. 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2. 植物检疫 3. 农业防治技术 4-物理防治技术 5. 生物防治技术 6. 化学防治技术 | 课堂提问 批阅调查报告 | 17 |
项 目 五 | 农药 | 1. 农药的概念和分类 2. 农药的剂型及使用 3. 农药的安全使用 4. 常用农药种类 5. 实训: (1) 农药和剂型的识别 (2) 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的制作 (3) 农药的配制和使用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14 |
项 目 六 | 农田杂草防 除技术 | 1. 农田杂草的基本知识 2. 主要农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3. 实训: 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15 |
其他 | 机动 | 2 | ||
合计 | 130 |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数70学时,综合实训60学时。
1.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标本、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保护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2)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代农业生产中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绿色环 保、节约创新等知识,开拓学生优化生产意识、节约资源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改革意识。
(3)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将总结性的知识 放在最后,各章节的安排要注意整本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注意教材横向、纵向的关系。
(4) 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院所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主要使学生了解农业科学实验方法,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布置、管 理,田间试验方案的制订,田间试验的观察记载和测定方法,统计图表的制作 和试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方法,田间试验总结报告的编写,试验结果的统计分 析方法,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本课程旨在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职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业科学实验与新 技术推广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课程以基础知识“必需”、基本 理论“够用”、基本技术“会用”为原则,删去有关陈旧、烦琐复杂的内容,并将 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进行整合,强调各项技术在岗位中的应 用,同时将当前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出现的实际问题、新技术新成果、 新方法反映出来。
教学目标
本课程任务要使学生了解农业科学实验内涵、作用、方法,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布置、管理,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田间实验的设计方法,单项、双项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和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田间试验方案的制定,田间试验的观察记载和测定方法,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试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方法,田间试验总结报告的编写,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田间试验的设计方法。
(2)能正确进行田间试验的观察、记载和测定。
(3)会进行田间试验的统计分析。
(4)能正确编写田间试验总结报告。
(5)熟悉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6)具备使用和推广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
主要内容
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环境,边学边练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重点是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方法,难点是田间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使学生具备田间试验和新技术推广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结果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结合实际案例教学,以任务驱动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类型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 时安排 | |
项 目 | 农业科学试 验概述 | 1. 农业科学实验 2. 田间试验 3. 实训: (1) 观测某一田块的土壤差异大小,判断其 是否适宜作试验田 (2) 调查学校试验田的土地利用历史、地形、 坡向、坡度、试验处理的设置状况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16 |
项 目 | 田间试验的 设计与实施 | 1. 田间试验的设计 2. 田间试验的实施 3. 试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实训: (1) 田间试验计划的拟订 (2) 绘制田间布置图 (3) 田间试验区划和播种技术 (4) 田间试验的观察与记载 (5) 田间试验的收获和计产 (6) 田间试验室内考种技术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30 |
项 目 | 田间试验 结果的统计分析 | 1. 统计分析基础 2. 试验结果的统计假设测验 3. 方差分析 4.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5. 田间试验总结 6. 实训: (1) 计算器生物统计的使用方法 (2) 平均数资料统计的假设检验 (3) 田间试验的总结 (4) 生物统计软件的操作方法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24 |
项 目 四 | 农业新技术推广 | 1. 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基础 2. 农业推广的组织体系 3. 农业新技术推广的程序、方法 4. 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的制定与管理 5. 实训: (1) 编写农业新技术推广计划 (2) 农业推广项目的评价总结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26 |
其他 | 机动 | 4 | ||
合计 | 100 |
教学要求
1.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教学时数60学时,综合实训40学时。
(1)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科学试验项目、技术推广项目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农业科学实验和新技术推广的新理论、新技术。
(2)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将总结性的知识放在最后,各章节的安排要注意整本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注意教材横向、纵向的关系。
(3) 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院所间、农业推广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主要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发展概况;掌握耕地机械、播种和栽植机械、植保机械、灌排机械、谷物收获机械、谷物清选和干燥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的 类型及特点、构造和工作部件、技术状态检查和使用技术。本课程旨在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职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业机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课程以基础知识“必需”、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术“会用”为原则,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 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增强了针对性、实用性,又根据当前农业发展情况,补充了新技术和新机型。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发展概况,掌握耕地机械、播种和栽植机械、植保机械、灌排机械、谷物收获机械、谷物清选和干燥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及特点、构造和工作部件。掌握耕地机械、播种和栽植机械、植保机械灌排机械谷物收获机械%谷物清选和干燥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技术状态检查和使用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及使用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能正确分析机械的工作原理。
(2)熟悉机械的构造。
(3)能正确说出各个工作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4)具备机械技术状态检查能力。
(5)具备机械正确使用和保养的能力。
(6)具备使用和推广新产品的能力。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一门应用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取舍并补充有关内容,要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训 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特别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绪论 | 1. 农业机械的概念和作用 2. 农业机械的特点 3. 农业机械的种类和型号 | 课堂提问 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8 |
项 目 二 | 耕整地机械 | 基础知识: 1. 耕地机械的种类和特点 2. 铧式犁的构造和工作 3. 旋耕机的构造与工作 4. 圆盘耙的构造与工作 5. 水田耙的构造与工作 基本技能: 6. 主犁体的装配及犁的技术状态检查 7. 犁的挂接与使用 8. 耕地方法 9.旋耕机刀片的安装及技术状态检查 10.旋耕机的挂接与使用 11.耙组的安装及技术状态检查 12.耙的挂接与使用 13.水田耙的安装与调整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27 |
项 目 三 | 播种与栽植 机械 | 基础知识: 1. 播种机和栽植机的类型 2. 播种机的构造和工作 3. 水稻插秧机的构造与工作 4. 工厂化育苗技术 5. 化肥深施机的构造和工作 6. 精少量播种机的构造和工作 基本技能 1. 播种机的安装和技术状态检查 2. 播种机的调整和使用 3. 水稻插秧机的使用 4. 化肥深施机的使用 5.精少量播种机的使用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27 |
项 目 四 | 灌排机械 | 1.水泵组 2.喷灌技术 基本技能: 1. 水泵的选型和配套 2. 水泵的安装和使用 3. 水泵的拆卸与装配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20 |
项 目 五 | 谷物收获机械 | 基础知识: 1. 谷物收获方法和收获机械的种类 2. 谷物收获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3. 谷物收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4. 脱粒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5. 脱粒机的主要工作装置 6. 谷物联合收获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7. 谷物联合收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8. 谷物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检查方法 9. 玉米收获机的类型与工作 10. 玉米收获机主要工作装置 基本技能: 1. 收割机的使用 2. 脱粒机的使用 3. 谷物联合收获机的使用 4.玉米收获机的使用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22 |
项 目 六 | 谷物清选和 干燥机械 | 基础知识: 1. 籽粒的特性与分离方法 2. 谷物清选机的构造及工作 3. 谷物干燥的意义、原理、方法 4.常用的谷物干燥机械 基本技能: 5.谷物清选机的使用维护 6.谷物干燥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22 |
项 目 七 | 农副产品加 工机械 | 基础知识: 1. 碾米机 2. 小麦磨粉机 3. 饲料加工机械 4. 榨油机械设备 基本技能 1. 碾米机的使用 2. 小麦磨粉机的使用 3. 饲料加工机械的使用
| 现场教学 实际操作 | 22 |
其他 | 机动 | 6 | ||
合计 | 154 |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数90学时,综合实训64学时。
1. 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在力。
(2) 教学过程中结合现有机械设备及零部件进行直观教学,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了解,或者根据实际运用,提出问题,增加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实物教具、视教板、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 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将总结性的知识放在最后,各章节的安排要注意整本教材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注意教材横 向、纵向的关系。
(5) 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现代农业设施》
主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设施的种类、结构和性能等相关知识;掌握设施 内温、光、湿、气及土壤条件的综合调控和设施灾害性天气及预防对策、设施 内各种育苗技术及设施栽培中化控技术的应用及设施作物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全书分为农业设施、设施环境的特点及调控、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基础、设施栽培技术共四章,主要介绍了简易设施、塑料拱棚、温室、夏季设施、灌溉设施、无土栽培常用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应用;设施内温、光、湿、气及土壤条件的综合调控和设施灾害性天气及预防对策;设施内各种育苗技术及设施栽培中化控技术的应用;设施农作物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每章设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并在书后设置了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实训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设施的种类、结构和性能等相关知识,掌 握农业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方法,达到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安全、环保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农业设施计和合理布局。
(2)能设置简易的农业生产设施。
(3)能安装、拆卸塑料大棚。
(4)能正确使用棚室内环境调控设备。
(5)会进行基地建设的成本估算与效益分析。
(6)能识别并正确选用透明覆盖材料。
(7)熟悉现代化连栋温室中主要配套设备的使用技术。
(8)能为不同的农艺设施选择不同的覆盖材料。
(9)能进行植物一般的无土栽培。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一门应用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取舍并补充有关内容,要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实训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特别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
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学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绪论 | 1. 设施农业的概念 2. 设施农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4. 设施农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方法 | 课堂提问 相关资料的 搜集和整理 | 16 |
项 目 二 |
农业设施 | 1. 简易设施 2. 塑料拱棚 3. 温室 4. 夏季设施 5. 灌溉设施 6. 无土栽培常用设施 7. 实训: (1)农业设施类型的调查和结构观察 (2)电热温床的铺设 (3)地膜覆盖技术 (4)扣棚技术 (5)营养液的配制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32 |
项 目 三 |
设施环境的特点及调控 | 1. 设施内的环境特点及调控 2. 设施环境综合调控 3. 设施灾害性天气及预防对策 4. 实训: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与调控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20 |
项 目 四 |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基础 | 1. 设施育苗技术 2. 化控技术 3. 实训: (1)设施苗床的准备和播种技术 (2)设施扦插繁殖、嫁接、育苗技术操作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18 |
项 目 五 |
设施栽培技术 | 1. 设施蔬菜栽培技术 2. 设施花卉栽培技术 3.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 4. 实训: (1)设施蔬菜的植株调整 (2)设施蔬菜的整地定植技术 (3)设施花卉的上盆、换盆技术 (4)设施花卉培养土的配制技术 (5)设施葡萄的整形修剪 (6)设施桃的整形修剪 (7)设施果树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22 |
其他 | 机动 | 2 | ||
合计 | 110 |
教学要求
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教学时数66学时,综合实训44学时。
2.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并辅以理论讲解。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基地、附近农业生产企业,组织参观学习开展课余科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
(3)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加感性认识,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4)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1 | 植物生长与环境 | 116 |
2 | 农业生物技术 | 118 |
3 | 植物保护基础 | 130 |
4 |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 100 |
5 |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 154 |
6 | 现代农业设施 | 110 |
合 计 | 728 |
2. 专门化方向课程
(1)农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
《农作物生产技术(粮食作物)》。
主要使学生了解粮食作物的生育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了解作物各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掌握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方法。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种粮食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等概念,作物 的一生和产量的形成&掌握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等农作物生产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农艺工所要求的核心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 认识河南常见农作物的种类。
(2) 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
(3) 熟练掌握粮食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
(4) 掌握粮食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
(5) 掌握粮食作物田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6) 具备田间估产技术。
(7) 能正确选择粮食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8)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
主要内容
该课程属于专业课,各校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生产,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边学边实习,逐步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重点是农作物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满足社会需要,应使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
1.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结合实际案例教学,以任务驱动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
序号 | 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时安排 |
项 目 一 | 农作物生产概论 | 1. 农作物生产简介 2. 农作物布局 3. 农作物种植方式 4农作物生产环节 5.实训: 种植制度的调查与设计 | 课堂提问 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16 |
项 目 二 | 小麦生产技术 | 1. 认识小麦的生长发育 2. 小麦播前准备与播种 3. 小麦前期管理 4小麦中期管理 5. 小麦后期管理 6. 小麦收获与贮藏 7. 实训: (1) 小麦的形态观察 (2) 小麦的田间管理 (3) 小麦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小麦优质高产种植 方案设计 | 20 |
项 目 三 | 玉米生产技术 | 1. 认识玉米的生长发育 2. 玉米播种 3. 玉米苗期管理 4玉米穗期管理 5. 玉米花粒期管理 6. 玉米的收获与贮藏 7. 实训: (1) 玉米的形态观察 (2) 玉米的田间管理 (3) 玉米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玉米优质高产种植 方案设计 | 20 |
项 目 四 | 水稻生产技术 | 1. 认识水稻的生长发育 2. 水稻的育秧与移栽 3. 返青分蘖期的管理 4拔节孕穗期的管理 5. 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6. 水稻的收获与贮藏 .实训: (1) 水稻的形态观察 (2) 水稻的田间管理
| 课堂提问 水稻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22 |
项 目 五 | 甘薯生产技术 | 1. 认识甘薯的生长发育 2. 甘薯的育苗 3. 甘薯大田整地与栽插 4. 甘薯的田间管理 5. 甘薯的收获与贮藏 6. 实训: (1) 甘薯的形态观察 (2) 甘薯的田间管理 (3) 甘薯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甘薯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16 |
项 目 六 | 棉花生产技术 | 1. 认识棉花的生长发育 2. 棉花的播种 3. 棉花的育苗移栽 4. 棉花苗期的管理 5. 棉花蕾期的管理 6. 棉花花铃期的管理 7. 棉花吐絮期的管理 8. 棉花的测产与采收 9. 实训: (1) 棉花的形态观察 (2) 棉花的营养钵育苗 (3) 棉花的田间管理 (4) 棉花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棉花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可 选 讲 |
项 目 七 | 花生生 产技术 | 1. 认识花生的生长发育 2. 花生的播种 3. 花生的田间管理 4. 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5. 实训: (1) 花生的形态观察 (2) 花生的田间管理 (3) 花生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花生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序号 | 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 时安排 |
项 目 八 | 大豆生 产技术 | 1. 认识大豆的生长发育 2. 大豆的播种 3. 大豆的田间管理 4实训: (1) 大豆的形态观察 (2) 大豆的田间管理 (3) 大豆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大豆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项 目 九 | 烟草生 产技术 | 1. 认识烟草的生长发育 2. 烟草的育苗 3. 烟草的移栽 4烟草的大田管理 5. 烟叶的采收与烘烤 6. 实训: (1) 烟草的形态观察 (2) 烟草的田间管理 (3) 烟草的采收与分级 | 课堂提问 烟草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可 选 讲 |
项 目 十 | 其他作 物生产 技术 | 1. 马铃薯的生产技术 2. 芝麻的生产技术 3. 谷子的生产技术 | 课堂提问 优质高产种植 方案设计 | 8 |
其他 | 机动 | 6 | ||
合计 | 108 |
教学要求
本专业主要讲授粮食作物部分,教学时数108学时,综合实训60学时。
1.教学建议
(1)关注、领会国家有关农作物生产的方针政策,对正确运用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指导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生长环境》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
(4)农作物生产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及时深入生产实际,参与生产实践。
(5)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6)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先进技术的 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先进技术能快速推广。
《农产品营销》
主要使学生了解农产品营销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农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方法,并能对农产品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明确农产品价格构成和定价方法;具备根据农产品具体情况进行市场定位和定价,选择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产品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能够对农产品正确定价,制定农产品销售渠 道和促销策略;对于网络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进行了解;熟悉农产品营销管理。课程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和农产品经纪人的培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农产品营销基本概念和功能,农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农产品市场进行预测和定位;熟悉和掌握农产品开发、包装和储运,明确农产品价格构成和定价方法;了解农产品网络营销和国际农产品市场营销,熟练掌握该岗位所要求的核心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 能正确地把握农产品市场营销环境。
(2) 能正确进行农产品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3) 能正确进行农产品市场细分与定位。
(4) 具备一定的产品策略选择、定价策略选择的能力。
(5) 具备销售渠道决策选择、促销策略选择能力。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一门应用技术课程,课程包括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农产品 营销环境分析、农产品消费者心理分析、农产品市场调查、农产品市场的细分及定位、农产品品牌、包装策略、农产品定价策略、农产品销售方式选择、农产品促销策略、农产品物流、主要农产品营销策略、农产品国际营销等十二个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要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实训等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特别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实践性 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类型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学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农产品营销 的基本知识 | 1. 农产品营销的相关概念 2. 农产品营销的特征 3. 农产品营销牌观念的演变 4. 树立现代农产品营销观念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2 |
项 目 二 |
农产品营销 的环境分析 | 1. 营销环境概述 2. 农产品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3. 农产品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4. 农产品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三 | 农产品消费 者心理分析 | 1. 农产品需求心理分析 2. 农产品购买行为与决策 3. 农产品营销心理策略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四 |
农产品市场调查 | 1. 拟定调查方案 2. 设计调查问卷 3. 组织调查实施 4. 撰写调查报告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五 | 农产品市场 的细分及定位 | 1. 农产品的市场细分 2. 农产品目标市场选择 3. 农产品市场定位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六 |
农产品品牌、 包装策略 | 1. 农产品品牌策略 2. 农产品包装策略 3.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七 |
农产品定价 策略 | 1. 影响农产品定价的因素 2. 农产品定价方法 3. 农产品定价策略 4. 农产品价格调整与价格变化的技巧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八 |
农产品销售 方式选择 | 1. 农产品的直接销售 2. 农产品的间接销售 3. 农产品的网络销售 4. 其他营销方式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九 | 农产品促销 策略 | 1. 农产品的促销方式 2. 农产品的关系营销 3. 农产品促销方案设计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8 |
项 目 十 |
农产品物流 | 1. 认识现代农产品物流 2. 农产品物流功能与管理 3.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8 |
项 目 十 一 |
主要农产品 营销策略 | 1. 谷物营销 2. 油料产品营销 3. 纤维产品营销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8 |
项 目 十 二 |
农产品国 际营销 | 1. 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分析 2. 农产品国际市场进入 3. 农产品国际营销策略 |
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 |
6 |
其他 | 机动 | 2 | ||
合计 | 76 |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数76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1.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 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要树立农作物生产与销售并重的指导思想,教师应将农产品的销售与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有机结合起来。
(3) 该课程不是一个独立于本专业之外的课程,它是立足于一些专业课之上,因此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生长环境》、《农作物生产技术》等课程之后。
(4)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的“做中学”的方法。教学活动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一由浅入深,注意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粮食作物)》
主要使学生了解粮食作物的贮藏特点, 能选用正确的贮藏方法,了解粮食作物的加工品种并掌握其工艺流程。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粮食作物贮藏、加工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 各种常见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具备贮藏、生产加工、检验等工作能力,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 的品质,树立质量意识和环保、安全、节能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小麦的正确贮藏和加工。
(2)能进行水稻的正确贮藏和加工。
(3)能进行玉米的正确贮藏和加工。
(4)能进行大豆的正确贮藏和加工。
(5)能进行马铃薯的正确贮藏和加工。
(6)熟悉其他制品的加工方法。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是为农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农作物生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研究农作物的安全贮藏、贮藏期间病虫害影响因素、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品加工工艺及其品质影响因素,从而找出农产品安全的贮藏方法,农产品加工工艺方法,制定出安全高效的贮藏方法、优质高效的加工工艺措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作物贮藏加工方法,重点 培养学生对贮藏方法、加工方法的掌握,具有独立进行农产品贮藏和加工的能力,为进入生产实践做好准备。
2.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类型 | 学习领域工作任务(学习情景) | 活动设计 | 项目 学时 | |
项 目 一 | 农产品特点 | 农产品理化特点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2 |
项 目 二 | 小麦产品 贮藏加工 | 1. 小麦的贮藏及其主要危害防范措施 2. 面粉贮藏要点 3. 小麦主要加工成品的加工方法 &小麦主要加工成品的贮藏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0 |
项 目 三 | 玉米产品 贮藏加工 | 1. 玉米的贮藏及其主要危害防范措施 2. 玉米粉贮藏要点 3. 玉米主要加工成品的加工方法 &玉米主要加工成品的贮藏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0 |
项 目 四 | 水稻产品 贮藏加工 | 1. 水稻贮藏及其主要危害防范措施 2. 大米贮藏要点 3. 水稻主要加工成品的加工方法 &水稻主要加工成品的贮藏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0 |
项 目 五 | 大豆产品 贮藏加工 | 1. 大豆贮藏及其主要危害防范措施 2. 豆腐的制作方法及保存 3. 腐竹的制作方法及保存 4.豆制品糕点的制作方法及保存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2 |
项目六 | 马铃薯产品 贮藏加工 | 1. 马铃薯贮藏及其主要危害防范措施 2. 薯条类制品的制作方法及保存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8 |
项 目 七 | 其他农作物产品贮 藏加工 | 1. 甘薯贮藏及加工方法 2. 糖制品加工方法 3. 腌制品加工方法 4. 汁制品加工方法 5. 酒制品加工方法 6. 速冻制品加工方法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6 |
其他 | 机动 | 4 | ||
合计 | 72 |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数72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1.教学建议
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技能、态度为一体。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够用、适用、实用”为原则。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资料的准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研究、教学资 料单、作业单、技能单、评估单、参考资料以及学生考核等。充分利用实物、 标本、胶片、图表、幻灯片、光盘等教具,选择教室、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 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和自主创业等综合能力。开展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实践性较强的内 容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课程组和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的研究课题为载体,学生分小组设计实施完成研究课题为工作任务,全程参与真实工作,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并展示活动成果。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以应用为目的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采用案例法联系生产实践,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避免满堂灌。
农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1 | 农作物生产技术(粮食作物) | 108 |
2 | 农产品营销 | 72 |
3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粮食作物) | 72 |
合 计 | 252 |
(2)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
《农作物生产技术(经济作物)》
主要使学生了解经济作物的生育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了解作物各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掌握河南省主要经济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方法。本课程旨在让现代 农艺技术专业中职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课程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岗位需求&根据国民经济 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加了与农业生产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种经济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等概念,作物的一生和产量的形成。掌握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农艺工所要求的核心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 认识河南常见经济作物的种类。
(2) 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
(3) 熟练掌握经济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
(4) 掌握经济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
(5) 掌握经济作物田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6) 具备田间估产技术。
(7) 能正确选择各种经济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8)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专业课,各校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生产,安排教学内容,边学边实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重点是经济作物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满足社会需要,应使学生具备经济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较 强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
序号 | 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 时安排 |
项 目 一 | 农作物生产概论 | 4. 农作物生产简介 5. 农作物布局 6. 农作物种植方式 4农作物生产环节 5.实训: 种植制度的调查与设计 | 课堂提问 相关资料的搜 集与整理 | 16 |
项 目 二 | 小麦生 产技术 | 4. 认识小麦的生长发育 5. 小麦播前准备与播种 6. 小麦前期管理 4小麦中期管理 8. 小麦后期管理 9. 小麦收获与贮藏 10. 实训: (4) 小麦的形态观察 (5) 小麦的田间管理 (6) 小麦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小麦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20 |
项 目 三 | 玉米生 产技术 | 4. 认识玉米的生长发育 5. 玉米播种 6. 玉米苗期管理 4玉米穗期管理 8. 玉米花粒期管理 9. 玉米的收获与贮藏 10. 实训: (4) 玉米的形态观察 (5) 玉米的田间管理 (6) 玉米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玉米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20 |
项 目 四 | 水稻生 产技术 | 1. 认识水稻的生长发育 2. 水稻的育秧与移栽 3. 返青分蘖期的管理 4. 拔节孕穗期的管理 5. 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6. 水稻的收获与贮藏 实训: 1.水稻的形态观察 2.水稻的田间管理 7. 水稻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水稻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22 |
项 目 五 | 甘薯生 产技术 | 1. 认识甘薯的生长发育 2. 甘薯的育苗 3. 甘薯大田整地与栽插 4. 甘薯的田间管理 5. 甘薯的收获与贮藏 7. 实训: 1. 甘薯的形态观察 2. 甘薯的田间管理 3. 甘薯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甘薯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16 |
项 目 六 | 棉花生 产技术 | 4. 认识棉花的生长发育 5. 棉花的播种 6. 棉花的育苗移栽 7. 棉花苗期的管理 8. 棉花蕾期的管理 9. 棉花花铃期的管理 10. 棉花吐絮期的管理 11. 棉花的测产与采收 10. 实训: 1. 棉花的形态观察 2. 棉花的营养钵育苗 3. 棉花的田间管理 4. 棉花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棉花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可 选 讲 |
项 目 七 | 花生生 产技术 | 5. 认识花生的生长发育 6. 花生的播种 7. 花生的田间管理 8. 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实训: 1. 花生的形态观察 2. 花生的田间管理 3. 花生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花生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项 目 八 | 大豆生 产技术 | 4. 认识大豆的生长发育 5. 大豆的播种 6. 大豆的田间管理 4实训: 1. 大豆的形态观察 2. 大豆的田间管理 3. 大豆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大豆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项 目 九 | 烟草生 产技术 | 1. 认识烟草的生长发育 2. 烟草的育苗 3. 烟草的移栽 4. 烟草的大田管理 5. 烟叶的采收与烘烤 7. 实训: 1. 烟草的形态观察 2. 烟草的田间管理 3. 烟草的采收与分级 | 课堂提问 烟草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可 选 讲 |
项 目 十 | 其他作 物生产 技术 | 1. 马铃薯的生产技术 2. 芝麻的生产技术 3. 谷子的生产技术 | 课堂提问 优质高产种植 方案设计 | 8 |
其他 | 机动 | 6 | ||
合计 | 108 |
教学要求
1.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专业主要讲授该课程经济作物部分,教学时数108学时,综合实训60学时
2. 教学建议
(1) 关注、领会国家有关经济作物生产的方针政策,对正确运用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指导经济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在力。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生长环境》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
(4) 经济作物生产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经济作物的生长季节,及时深入生产实际,参与生产实践。
(5)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6)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先进技 术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先进技术能快速推广。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经济作物)》
主要使学生了解经济作物的贮藏特点, 能选用正确的贮藏方法,了解经济作物的加工品种并掌握其工艺流程。
课程目标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是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
主要讲授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花生、油菜、芝麻、食用菌、烟草等)农产 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是直接为农业专门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出发,讲授主要经济作物农产品的贮藏技术及加工技术,同时不断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感性认识, 为学生致富、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 品贮藏的操作技术要点及主要农产品加工的工艺要点,了解主要经济作物贮藏 的基本方法及贮藏过程中病虫危害及预防措施;掌握主要经济作物贮藏的管理技术要点;掌握主要经济作物加工中食品的加工工艺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经济作物贮藏中出现的霉烂、异常温度伤害等问题;能够防止 或减少农产品加工中出现的原料褐变、干制品霉变、糖制品返砂、罐制品胀罐、腌制品酸败等异常现象。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 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质量意识和环保、安全、节能意识&在此 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油料作物的正确贮藏和加工。
(2)能进行食用菌的正确贮藏、干制和加工。
(3)能进行棉花的正确贮藏和初加工。
(4)烟草的烘烤技术。
(5)熟悉其他制品的加工方法。
(6)具有在特定环境下自主进行经济作物产品贮藏加工过程中面对问题的初步解决能力。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是为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涉及经济作物生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研究经济作物的安全 贮藏、贮藏期间病虫害影响因素、主要农产品加工产品加工工艺及其品质影响因素,从而找出农产品安全贮藏方法、农产品加工工艺方法,制定出安全高效的贮藏方法、优质高效的加工工艺措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作物贮藏加工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对贮藏方法、加工方法的掌握,具有独立进行农产品贮藏和加工的能力,为进入生产实践做好准备。
2.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学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经济作物产品特点 | 1. 油料作物理化特点 2. 其他经济作物理化特点 | 课堂提问 实际分析 |
2 |
项 目 二 |
油料作物贮藏加工 | 1. 油料作物贮藏及主要危害防范措施 2. 油料作物加工的基本要求 3. 油料作物加工原料的要求 4. 植物加工技术 5. 植物油贮藏技术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20 |
项 目 三 |
食用菌贮藏加工 | 1. 食用菌贮藏及其主要危害方法措施 2. 食用菌干制品加工 3. 食用菌深加工技术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2 |
项 目 四 |
棉花贮藏加工 | 1. 棉花的贮藏 2. 棉花初加工技术 3. 棉籽的综合利用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0 |
项 目 五 |
烟草贮藏加工 | 1. 烟草贮藏及其主要危害方法措施 2. 烟草烘烤技术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0 |
项 目 六 |
其他经济作物产品贮藏加工 | 1. 糖制品加工方法 2. 腌制品加工方法 3. 汁制品加工方法 4. 酒制品加工方法 5. 速冻制品加工方法 |
参观学习 实际操作 |
16 |
其他 | 机动 | 2 | ||
合计 | 72 |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数72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1. 教学建议
① 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技能、态度为一体。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够用、适用、实用”为原则。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资料的准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研究、教学资料单、作业单、技能单、评估单、参考资料以及学生考核等。充分利用实物、标本、胶片、图表、幻灯片、光盘等教具,选择教室、实验室、校内外实 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和自主创业等综合能力。
② 开展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课程组和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的研究课题为载体,学生分小组设计实施完成研究课题为工作任务,全程参与真实工作,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并展示活动成果。
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以应用为目的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采用案例法联系生产实践,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避免满堂灌。
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1 | 农作物生产技术(经济作物) | 108 |
2 | 农产品营销 | 72 |
3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经济作物) | 72 |
合 计 | 252 |
(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门化方向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主要使学生了解农作物病、虫、草及鼠害的类型、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掌握河南省农作物病、虫、草及鼠害的防治方法。本课程针对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突出“理论知识够用,实践知识适用”的原则。旨在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职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掌握农作物病、虫、草及鼠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注重反映最新的科学成果和先进技术,并兼顾教材的稳定性、先进性和适应性。适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 的培养,真正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理解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的原因,能识别作物常见的病、虫、草及鼠害,能掌握农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明 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新实践,为作物生产作出贡献。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树立安全、环保和服务意识,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从事田间劳动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从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 能识别常见害虫的种类及习性。
(2) 能对害虫进行分目、分科,并能根据害虫发生的特点进行综合防治。
(3) 能根据病症病状来识别常见作物的病害,并能根据其发生的特点进行综合防治。
(4) 能掌握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
(5) 能在生产中针对特定的有害生物制定安全、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
(6) 能掌握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7) 能对其他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8)能独立进行工作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专业课,内容包括农作物病害与防治,农作物害虫与防治,农作物田间杂草防治,农作物鼠害防治,实验实习及综合实训等。课程的重点是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难点是各种植物病虫危害的识别和判断。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环境,边学边练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使学生具备植物 保护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结果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
项目类型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农作物害虫与防治 | 1. 小麦害虫 2. 水稻害虫 3. 禾谷杂粮害虫 4.棉花害虫 5. 油料作物害虫 6. 薯类害虫 7. 地下害虫 8. 烟草害虫 9. 储粮害虫 10. 实训: 农作物主要害虫的识别 | 课堂提问 标本识别 田间调查 | 42 |
项 目 二 | 农作物病害 与防治 | 1. 小麦病害 2. 水稻病害 3. 禾谷杂粮病害 4.棉花病害 5. 油料作物病害 6. 薯类病害 7. 烟草病害 8. 实训: 农作物主要病害的识别 | 课堂提问 标本识别 田间调查 | 36 |
项 目 三 |
农作物化学 除草技术 | 1. 麦田化学除草技术 2. 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3.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4.棉花田化学除草技术 5. 花生田化学除草技术 6. 薯类作物田化学除草技术 7.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 课堂提问 标本识别 田间调查 | 18 |
项 目 四 | 农作物鼠害防治技术 | 1. 鼠类的形态结构、分类 2. 鼠类的生物学特性 3. 鼠类的防治技术 | 课堂提问 标本识别 田间调查 | 8 |
其他 | 机动 | 4 | ||
合计 | 108 |
教学要求
1. 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08学时,综合实训60学时。
2. 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不是一个独立于专业之外的课程,它是立足 于一些基础课之上,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保护基础》等课程之后。
(3)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标本、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5) 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院所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农作物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育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了解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掌握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方法。本课程旨在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中职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本课程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岗位需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加了与农业生产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 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等概念,作物的一生和产量的形成。掌握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等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农艺工所要求的核心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河南常见农作物的种类。
(2)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
(3)熟练掌握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
(4)掌握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
(5)掌握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6)具备田间估产技术。
(7)能正确选择各种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8)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
教学要求
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专业课,各校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生产,边学边实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重点是农作物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满足社会需要,应使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
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 时安排 | |
项 目 一 | 农作物生 产概论 | 1. 农作物的生产简介 2. 农作物的布局 3. 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4. 农作物的生产环节 5. 实训: 种植制度的调查与设计 | 课堂提问 相关资料的搜 集与整理 | 6 |
项 目 二 | 小麦生产技术 | 1. 认识小麦的生长发育 2. 小麦播前的准备与播种 3. 小麦前期的管理 4.小麦中期的管理 5. 小麦后期的管理 6. 小麦的收获与贮藏 7. 实训: (1) 小麦的形态观察 (2) 小麦的田间管理 (3) 小麦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小麦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8 |
项 目 三 | 玉米生产技术 | 1. 认识玉米的生长发育 2. 玉米的播种 3. 玉米苗期的管理 4.玉米穗期的管理 5. 玉米花粒期的管理 6. 玉米的收获与贮藏 7. 实训: (1) 玉米的形态观察 (2) 玉米的田间管理 (3) 玉米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玉米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8 |
项 目 四 | 水稻生产技术 | 1. 认识水稻的生长发育 2. 水稻的育秧与移栽 3. 返青分蘖期的管理 4.拔节孕穗期的管理 5. 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6. 水稻的收获与贮藏 7. 实训: (1) 水稻的形态观察 (2) 水稻的田间管理 (3) 水稻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水稻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8 |
项 目 五
| 甘薯生产技术
| 1. 认识甘薯的生长发育 2. 甘薯的育苗 3. 甘薯大田的整地与栽插 4.甘薯的田间管理 5. 甘薯的收获与贮藏 6. 实训: (1) 甘薯的形态观察 (2) 甘薯的田间管理 (3) 甘薯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甘薯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项 目 六 | 棉花生产技术 | 1. 认识棉花的生长发育 2. 棉花的播种 3. 棉花的育苗移栽 4.棉花苗期的管理 5. 棉花蕾期的管理 6. 棉花花铃期的管理 7. 棉花吐絮期的管理 8. 棉花的测产与采收 9. 实训: (1) 棉花的形态观察 (2) 棉花的营养钵育苗 (3) 棉花的田间管理 (4) 棉花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棉花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10 |
项 目 七 | 花生生 产技术 | 1. 认识花生的生长发育 2. 花生的播种 3. 花生的田间管理 4. 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5. 实训: (1) 花生的形态观察 (2) 花生的田间管理 (3) 花生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花生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项 目 八 | 大豆生产技术 | 1. 认识大豆的生长发育 2. 大豆的播种 3. 大豆的田间管理 4. 实训: (1) 大豆的形态观察 (2) 大豆的田间管理 (3) 大豆的田间测产 | 课堂提问 大豆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项 目 九 | 烟草生 产技术 | 1. 认识烟草的生长发育 2. 烟草的育苗 3. 烟草的移栽 4. 烟草的大田管理 5. 烟叶的采收与烘烤 6. 实训: (1) 烟草的形态观察 (2) 烟草的田间管理 (3) 烟草的采收与分级 | 课堂提问 烟草优质高产 种植方案设计 | 6 |
项 目 十 | 其他作 物生产 技术 | 1. 马铃薯的生产技术 2. 芝麻的生产技术 3. 谷子的生产技术 | 课堂提问 优质高产种植 方案设计 | 6 |
其他 | 机动 | 2 | ||
合计 | 72 |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数72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1. 教学建议
(1) 关注、领会国家有关农作物生产的方针政策,对正确运用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指导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生长环境》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
(4) 农作物生产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及时深入生产实际,参与生产实践。
(5)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6)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单位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先进技 术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先进技术能快速推广。
《农药使用与经营》
主要使学生了解农药的基础知识、农药毒性、农药田间试验的内容及原则、农药经营的基本理论等。掌握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农药中毒的救治方法、农药市场的开发与推广方法、农药销售的关键技术、农药销售渠道管理、农药销售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农药的基础知识、农药毒性、农药田间试验的内 容原则,农药经营的基本理论;掌握农药科学使用方法,农药中毒的救治方 法,农药市场的开发与推广方法,农药销售的关键技术,农药销售渠道管理, 农药销售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等基本技能;掌握该岗位所要求的核心 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 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能科学地使用农药。
(2)会进行一般的农药田间试验。
(3)会进行农药中毒的一般救治。
(4)能正确进行农药市场的开发与推广。
(5)会进行农药的销售与管理。
(6)能分析、处理农药销售中常见的问题。
(7)具备销售渠道决策选择、促销策略选择能力。
(8)具备使用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
(9)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主要内容
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该课程属于专业课,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农药的基础知识、农药的毒性及中毒救治、农药的科学使用及田间试验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农药市场的开发与推广、农药销售员的知识储备、农药销售的关键技 巧、农药销售渠道的建设与管理、农药销售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等。课程 的重点是农药的科学使用方法,难点是农药的田间试验和农药的销售。
2. 课程教学内容
序号 | 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活动设计 | 课内学时安排 | |
农 药 的 使 用
| 项 目 一 | 农药的基础 知识 | 1. 农药的含义及分类 2. 农药的毒性和药效 3. 农药的剂型 4. 农药的使用方法 5. 农药浓度表示方法与稀释计算 6. 实训: 农药的使用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6 |
项 目 二 | 农药的毒性 及中毒救治 | 1农药的毒性 2.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3.引起农药中毒的原因 4.农药中毒的救治 5.安全使用农药 6.实训: 农药的毒性试验 | 课堂提问 实际操作 | 6 | |
项 目 三 | 农药的科学 使用 | 1合理使用农药 2.植物药害的发生和预防 3.病、虫、草的抗药性及对策 4.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5.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 6.实训: 抗药性试验 | 课堂提问 批阅实验报告 | 8 | |
项 目 四 | 农药的田间 药效试验 | 1.田间药效试验的内容 2.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 3.田间药效试验的取样与调查方法 4.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计算 5.田间药效试验报告的撰写 6.实训: 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及调查 | 课堂提问 批阅调查报告 | 8 | |
农 药 经 营 | 项 目 一 | 农药市场的开发与推广 | 1.农药市场现状 2.市场开发与推广的重要性 3.市场开发与推广的流程 4.农药市场开发的方法 5.实训: 农药市场调查 | 课堂提问 批阅调查 报告 | 8 |
项 目 二 | 农药销售员 的知识储备 | 1.农药销售员的职责 2.农药销售员的素质 3.农药销售员的基本能力 | 课堂提问 | 6 | |
项 目 三 | 农药销售的关键技巧 | 1访前准备 2.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3.鉴定客户资格 4.建立客户档案 5.实训: 客户档案建立 | 课堂提问 批阅调查 报告 | 10 | |
项 目 四 | 农药销售渠 道的建设与 管理 | 1.农药销售渠道的类型、特点 2.农药销售渠道的选择 3.农药销售渠道的管理与调整 | 课堂提问 资料收集与整理 | 8 | |
项 目 五 | 农药销售中 常见的问题 分析与处理 | 1顾客异议的产生原因 2顾客异议处理的原则、时机和步骤 3处理顾客异议的基本方法 4对待顾客异议的策略和方法 5实训: 客户异议的处理 | 课堂提问 模拟实训 | 8 | |
其他 | 机动 | 4 | |||
合计 | 72 |
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时数72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1.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 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学习的内在动力。
(2)《农药使用与经营》不是一个独立于专业之外的课程,它是立足于一些 基础课之上,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保护基础》等课程之后。
(3)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农药使用与经营的基本知识,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实操项目,创设条件,深入田间地头、农化市场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提高 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5)注重校际间、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 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门化方向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
1 |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 108 |
2 | 农作物生产技术 | 72 |
3 | 农药使用与经营 | 72 |
合 计 | 252 |
顶岗实习
为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学年选择专业岗位进行37周共1110学时的顶岗实习。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学校要与顶岗实习单位签订相关协议, 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岗位能力和综合技能,以及适应现场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与合作伙伴共同协作的训练。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毕业生就业“零距离”培养目标。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学年制教学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年 | 学期 | 入学教 育、军训 | 课程 教学 | 公益 劳动 | 专业技 能实训 | 顶岗 实习 | 机动 | 寒暑 假 | 成绩 考核 | 毕业 教育 | 总计 |
一 | 1 | 3 | 16 | 1 | 4 | 1 | 21 | ||||
2 | 17 | 1 | 1 | 8 | 1 | 20 | |||||
二 | 3 | 17 | 1 | 1 | 4 | 1 | 20 | ||||
4 | 17 | 8 | 1 | 18 | |||||||
三 | 5 | 20 | 4 | 20 | |||||||
6 | 17 | 8 | 2 | 19 | |||||||
总计 | 3 | 67 | 1 | 2 | 37 | 2 | 4 | 2 | 118 |
2.教学学时比例
项目 | 学时数 | 百分比(%)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程 | 972 | 32 | |
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实训) | 728 | 24 | |
专门化方向课程(选修) | 252 | 8 | |
顶岗实习 | 1110 | 36 |
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
类 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总 课 时 | 理论 教学 | 实践 教学 | 各学期周数和课时安排 | 考 查 | 考 试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20 | 18 | 18 | 18 | 20 | 18 |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 1 | 语文(包括应用文写作) | 180 | 180 | 0 | 4 | 2 | 2 | 7 | |||||
2 | 数学 | 180 | 180 | 0 | 4 | 4 | 2 | 7 | ||||||
3 | 英语(包括商务英语) | 180 | 180 | 0 | 4 | 4 | 2 | 7 | ||||||
4 | 德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 | 144 | 144 | 0 | 2 | 2 | 2 | 2 | 7 | |||||
5 | 体育 | 144 | 0 | 144 | 2 | 2 | 2 | 2 | 7 | |||||
6 | 计算机应用 | 72 | 36 | 36 | 4 | 7 | ||||||||
7 | 艺术 | 72 | 72 | 0 | 2 | 7 | ||||||||
小计 | 972 | 792 | 180 | 22 | 14 | 10 | 4 | |||||||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 8 | 植物生产与环境 | 116 | 70 | 46 | 3 | 3 | 2 | 2 | |||||
9 | 农业生物技术 | 118 | 70 | 48 | 3 | 3 | 2 | 2 | ||||||
10 | 植物保护基础 | 130 | 70 | 60 | 4 | 3 | 3 | 2 | ||||||
11 |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 | 100 | 60 | 40 | 2 | 2 | 3 | 2 | ||||||
12 |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 154 | 96 | 58 |
4 |
4 | 3 |
2 | ||||||
13 | 现代农业设施 | 110 | 66 | 44 |
4 |
2 | 3 | 2 | ||||||
14 | 小计 | 728 | 422 | 306 |
10 | 9 |
10 |
8 | 16 | 12 | ||||
专 门 化 方 向 课 程 一 | 15 | 农作物生产技术(粮食) | 108 | 68 | 40 |
3 |
3 | 4 |
3 | |||||
16 | 农产品营销 | 72 | 46 | 26 | 2 |
1 | 4 | |||||||
17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粮食) | 72 | 40 | 32 | 2 |
1 | 4 | |||||||
18 | 小计 | 252 | 154 | 98 |
7 |
5 | ||||||||
专 门 化 方 向 课 程 二 | 19 | 农作物生产技术(经济) | 108 | 68 | 40 | 3 | 3 | 4 | 3 | |||||
20 | 农产品营销 | 72 | 46 | 26 | 2 |
1 | 4 | |||||||
21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经济) | 72 | 40 | 32 | 2 |
1 | 4 | |||||||
22 | 小计 | 252 | 154 | 98 | 7 |
5 | ||||||||
专 门 化 方 向 课 程 三 | 23 |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 108 | 60 | 48 |
3 |
3 | 4 |
3 | |||||
24 | 农作物生产技术 | 72 | 50 | 22 | 2 |
1 | 4 | |||||||
25 | 农药使用与经营 | 72 | 42 | 30 | 2 |
1 | 4 | |||||||
26 | 小计 | 252 | 152 | 100 |
7 |
5 | ||||||||
总计 | 1952 | 1368 | 584 | 600 | 510 | |||||||||
顶岗实习 | 1110 | 600 | 510 | |||||||||||
总学时数 | 3062 |
4.考核方式
1. 对本专业所确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2. 理论课一般采用笔试方式,技能课要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无论理论考试还是技能考核不及格,均判为本门课程不及格,允许学生对不合格课程进行补修或补考。综合实习、毕业设计可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评定成绩。
3. 采取多种形式的考评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思想品德、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及技能掌握和熟练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评定,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合,综合评定成绩。
4.考核时根据各课程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关注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节约资源、爱护仪器、保护环境等意识观念的形成。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 专业教师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的教师任职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大于1:20,专职教师中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40%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15% 。
(2)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0%左右。专业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数应达到专业技能课时总量的50%以上。兼职教师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并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
(3) 每年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双师”型教师数应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80%以上。
(二)教学设施
(1) 本专业应配备植物生长环境实训室、生物技术实训室、植物保护实训 室、农机与农业设施实训场等通用实训场所,同时配备能用于专门化课程实验实训的作物生理和栽培实训室、农产品加工贮藏实训室,1个实习实训农场,能够满足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需要。
(2) 具有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专业生人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1000元。专业课主要实验设备种类齐全。
主要仪器类型:
实训室名称 | 仪器名称 |
农产品加工 贮藏实训室 | 超低温冷冻储存箱 |
棉纤维强力仪 | |
棉纤维气流仪 | |
光电自动数粒仪 | |
真空数粒仪 | |
谷物硬度计 | |
高速冷冻离心机 | |
台式离心机 | |
种子低温低湿储藏柜 | |
电泳仪 | |
栽培实训室 | 多功能微型耕作机 |
光照发芽箱 | |
光照培养箱 | |
植物保护实训室 | 农药残毒测定仪 |
照相型体视显微镜 | |
显微摄像装置
| |
生物技术实训室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PCR仪 | |
酶标仪 | |
凝胶成像与分析系统 | |
植物生长环境实训室 | 生物显微镜 |
全自动切片机 |
(3) 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实验数的90%以上,其中实验自开率应不低于60%。
(4) 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视听教材、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总数不低于30册/每位学生。
(5) 具备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其中,计算机拥有数量不少于每百生5台。
(6)有与专业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的需求,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应选择本专业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适用的职业岗位, 农产品加工的主要设备操作规程、生产工艺管理要点、质量检验标准、实训考核要点、思考题等,并结合职业标准组织教材内容。
2.教材应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的认识&教材表达必须以生产工艺水平为主线,做到精练、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专业图书资料基本上能满足师生借阅需要,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总数不低于40册/每位学生,并建有电子阅览室。
5.音像资料基本上能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本专业相关音像资料一般不少于500套。
(四)教学方法
1.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技能、态度为一体。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够用、适用、实用”为原则。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资料的准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研究、教学资料单、作业单、技能单、评估单、参考资料以及学生考核等。充分利用实 物、标本、胶片、图表、幻灯片、光盘等教具,选择教室、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和自主创业等综合能力。
2.开展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以课程组和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的研究课题为载体,学生分小组设计实施完成研究课题为工作任务,全程参与真实工作,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并展示活动成果。
3.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以应用为目的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采用案例法联系生产实践,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避免满堂灌。
(五)学习评价
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旅游服务与管理知识的应用水平。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80%)+期末评价(20%)。
过程评价:课堂参与程度;课堂训练;各项目单项测试成绩;作业;课堂纪律与出勤。期末评价:期末笔试。
(六)质量管理
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制度;完善教学质量检查、监控的督导机制;实行教师业务、学生学籍的网络化管理。
建立、健全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安全、考勤管理制度和实践成绩评估体系。
九、毕业要求
1.成绩要求
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均要进行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考核。理论成绩考核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考查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级标准评定。每一门课程均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标准和考核方式进行严格的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取得毕业资格。允许学生对不合格课程进行补修和补考。
2.技能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技能项目,每项技能均需达到合格以上。
3.技能证书的要求
在毕业前,必须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农艺工、农作物植保工、农业试验工、农产品经纪人、农情测报员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十.附录
附录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年 | 学期 | 入学教 育、军训 | 课程 教学 | 公益 劳动 | 专业技 能实训 | 顶岗 实习 | 机动 | 寒暑 假 | 成绩 考核 | 毕业 教育 | 总计 |
一 | 1 | 3 | 16 | 1 | 4 | 1 | 21 | ||||
2 | 17 | 1 | 1 | 8 | 1 | 20 | |||||
二 | 3 | 17 | 1 | 1 | 4 | 1 | 20 | ||||
4 | 17 | 8 | 1 | 18 | |||||||
三 | 5 | 20 | 4 | 20 | |||||||
6 | 17 | 8 | 2 | 19 | |||||||
总计 | 3 | 67 | 1 | 2 | 37 | 2 | 4 | 2 | 118 |
附录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进程时间安排
类 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总 课 时 | 理论 教学 | 实践 教学 | 各学期周数和课时安排 | 考 查 | 考 试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20 | 18 | 18 | 18 | 20 | 18 |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 1 | 语文(包括应用文写作) | 180 | 180 | 0 | 4 | 2 | 2 | 7 | |||||
2 | 数学 | 180 | 180 | 0 | 4 | 4 | 2 | 7 | ||||||
3 | 英语(包括商务英语) | 180 | 180 | 0 | 4 | 4 | 2 | 7 | ||||||
4 | 德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 | 144 | 144 | 0 | 2 | 2 | 2 | 2 | 7 | |||||
5 | 体育 | 144 | 0 | 144 | 2 | 2 | 2 | 2 | 7 | |||||
6 | 计算机应用 | 72 | 36 | 36 | 4 | 7 | ||||||||
7 | 艺术 | 72 | 72 | 0 | 2 | 7 | ||||||||
小计 | 972 | 792 | 180 | 22 | 14 | 10 | 4 | |||||||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 8 | 植物生产与环境 | 116 | 70 | 46 | 3 | 3 | 2 | 2 | |||||
9 | 农业生物技术 | 118 | 70 | 48 | 3 | 3 | 2 | 2 | ||||||
10 | 植物保护基础 | 130 | 70 | 60 | 4 | 3 | 3 | 2 | ||||||
11 |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 | 100 | 60 | 40 | 2 | 2 | 3 | 2 | ||||||
12 |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 154 | 96 | 58 | 4 | 4 | 3 | 2 | ||||||
13 | 现代农业设施 | 110 | 66 | 44 |
4 |
2 | 3 | 2 | ||||||
14 | 小计 | 728 | 422 | 306 |
10 | 9 |
10 |
8 | 16 | 12 | ||||
专 门 化 方 向 课 程 一 | 15 | 农作物生产技术(粮食) | 108 | 68 | 40 |
3 |
3 | 4 |
3 | |||||
16 | 农产品营销 | 72 | 46 | 26 | 2 |
1 | 4 | |||||||
17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粮食) | 72 | 40 | 32 | 2 |
1 | 4 | |||||||
18 | 小计 | 252 | 154 | 98 |
7 |
5 | ||||||||
专 门 化 方 向 课 程 二 | 19 | 农作物生产技术(经济) | 108 | 68 | 40 | 3 | 3 | 4 | 3 | |||||
20 | 农产品营销 | 72 | 46 | 26 | 2 |
1 | 4 | |||||||
21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经济) | 72 | 40 | 32 | 2 |
1 | 4 | |||||||
22 | 小计 | 252 | 154 | 98 | 7 | 5 | ||||||||
专 门 化 方 向 课 程 三 | 23 |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 108 | 60 | 48 |
3 |
3 | 4 |
3 | |||||
24 | 农作物生产技术 | 72 | 50 | 22 | 2 |
1 | 4 | |||||||
25 | 农药使用与经营 | 72 | 42 | 30 | 2 |
1 | 4 | |||||||
26 | 小计 | 252 | 152 | 100 |
7 |
5 |